企业定战略和人生战略如出一辙;定战略就是定方向,方向错了就让企业走上漫长而坎坷的发展道路,人生的战略定错了,更是麻烦,就是迷途的羔羊,在真我和假我中痛苦的斗争一辈子;首先讲企业战略;现在很多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战略问题,定位不清晰,走不远,做不大,要不做大了,又是粗放型,没有核心竞争力,变成了规模不经济。
企业的定位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分析;
第一:为什么很多企业没有战略定位,甚至很少考虑到战略定位的事儿?
很多企业没有战略定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分析这个现象就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观看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很多的老板一开始是胆子大,别人不敢做自己敢做,很多的老板是这样立起来的,所谓的人无我有,那时候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是空间,谁要是要想把生意做得更大就要胆子更大些了,比如找一个代言人大吼一声,各地的代理商经销商排队上门,只要有产品每次招商会总是收到一大笔的现金来,那时候做生意就是一个字“爽”,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初期,因为那个时候国内的改革方向并不明晰,所以很多人也是放不开,所以第一个阶段时间周期上有些长;
再后来做生意的人逐渐的多了企业,有了很大的市场竞争,这个时候光凭借胆子大是不行的,要头脑子灵活起来,发现市场机会,发现市场空隙,需要头脑灵活才行,所谓的发现蓝海,到处去寻找蓝海,走差异化,这个时候的营销力度空前的激烈,战场硝烟狼藉,喊声连连,处于空前的厮杀白热状态,找代言人需要大比拼,你找100万的,我找200万,他找400万的,营销成本很高,市场风险很大。代理商也不是那么容易忽悠了,也不给你大把现金了,为什么呢?因为消费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聪明起来,也不好忽悠了。于是企业要做样板市场,给政策,给优惠,给经验,说不定还会让大的代理商担任企业董事会,谋求发展。这个时候的招商不再那么的灵验,每次带着侥幸的心理去招商,每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患得患失,所谓的“招商招商,越招越伤”;这段叫做人有我优,很多实力弱的企业被打下,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和这个时候的空前的上演。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几年前;
而到了今天,整个商业格局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场变化是由于中国完全的加入了WTO背景之下产生的,外资品牌一个接着一个的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享受到物美价廉,服务上乘的产品,再加上中国人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分割了很大的消费市场。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竞争力变弱的同时,又遭受到国外企业的兼并和改组,很多中国的品牌被洋品牌给瓦解掉,首先瓦解掉渠道,再瓦解掉品牌和产品,变成了自建渠道之后由别人来管理。
举例说明,沙市日化活力二八,熊猫洗衣粉等等,这场的竞争不同于上一阶段的竞争在于,上阶段的竞争是国内市场的自我竞争,是人民内部矛盾,而这场竞争不得了,是敌我矛盾的产生和裂变。是你死我亡的竞争。这个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出现呢?需要的是有智慧型的老板出现,应该说前期的很多的老板经历不了这样场的战争,因为这个战争不是肉搏之战,而是枪炮之战,只有智慧型的老板方能留下来继续战斗,我们暂且可以美其名曰“企业家”,而淘汰的是一大批的旧时代的生意人和商人或者暴发户,(这仿佛有点像几十年前的旧军阀被历史淘汰一样,不能进入当时中国的主战场)。在这里我们来展开分析,第一点是什么才是智慧型企业家?如何才能做到一名“企业家”?第二点,被淘汰者的出路在哪里?(回顾老板从胆子大到头脑聪明,再到智慧型的演变)
智慧型的企业家以企业发展为本位,而不是以自我为本位;第一,他们要给企业定战略,定方向,不再低着头拉车,战略有多高远,决定着企业能走多远;第二,聘用战略性人才,全国性甚至全球聘用战略人才,去培训他们,让公司战略在这些人才的身上发扬光大,(举例联想和美的集团以及华为/唐骏等)。让职业经理人施展舞台。第三,大胆改组,是为了谋求发展,很多的经理人成为公司的股东,他们的年薪上千万,很多经理人的收入在董事会里面是最高的,当然这在国际上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了,在中国今后将会普及下去,让位给人才是老板智慧的考量,人才战略是企业最高战略。这些创业家的老板们有高远的气质和胆识,他们从企业利益出发,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儿都去做,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事儿坚决不做;
那么淘汰的那些人的出路是什么呢?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手握闲钱,安度晚年,他们无法迎战,商战成为了历史,享受人生的余光也不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另一种人,他们寻找投资机会,做一名职业投资人或者天使投资者(比如乐百氏的创始人和伯权创立了今日投资)他们觉得有什么样的项目好,自己不能做,可以投资,现在华商里面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手有钞票到处找机会。这群人是好样的。要给他们鼓掌。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评说一下智慧型的企业家吧,我希望我们华商的很多学兄们能够成为这样的企业家;第一。要制定好公司的战略,要有企业基本法,公司的战略就是公司的方向,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项目该砍掉,哪些项目该放到核心位置,主项的业务如何进行定位,寻求发展思路和出路,从企业的定位延展到具体项目的定位,把项目做强做精再做大,做到上市规模,再兼并再重组,直至走向国际市场并形成国内优秀品牌,在国际战场上比拼的格局,寻求项目在市场上的绝对竞争力。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所以要把每个项目做到行业的前几位甚至是第一位,我们华商的有些学兄项目居然做到了给行业立标准的地步了,那是很了不得的,我们常说一流企业定标准,国际的500强企业都是定标准的企业。对于华商这些能够给行业定标准的企业我希望他们还要干一件事,那就是建立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比如搞一个什么学院之类的机构,自己亲自担任院长。我们的想法是力推一些优秀的企业学兄在他们的企业来搞这样的学院,并亲自院长,这个布局很重要,具有战略意义,(举例,比如宝洁有全球美发研究学院,联想有联想学院)第一,要为行业的技术标准进行普及,服务于行业和社会,体现企业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一点就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做大光环和影响力和渗透力。这样就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了,而不是前面所谈的所谓企业家了;第二:要用战略性人才,光有战术是没用的,战略很重要,道德经说得好“道之不存才有术”,战略性人才可以把企业推向一个光明大道上来,这个体现在企业发展上来说,就是引导市场消费,教育消费市场走向健康的消费理念,这也是企业家要干的事情,产品不做好光凭借营销伎俩是绝对不行的。要注重产品的研究和市场消费的研究和普及教育,把优质的产品和健康的消费理念传播给消费市场,把优质的项目推广到社会,形成很好的企业美誉度,这是厚德载物的体现。这绝对是战略型人才方能干出的大事;第三:要大胆改组,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都去做,相反,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杯酒释兵权,劝退无为的元老和好好先生,自己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自己要寻求退位的机会。要大胆的分配,人才就是企业的最大成本,因此要敢于投入,对人才的投入是战略性投入,最基本的要做到“敢于分钱”,能干的经理人占有最大的收入都是可以的。国际上很多的经理人的收入在董事会是最高的。多劳多得,少老少得。这就是以企业发展为本位的举动。经营企业的最大智慧就是经营人才,希望我们的学兄们放下自我,迎接大我的到来,发展到从有我到无我的变革。这是智慧的体现和考量。这就是智慧型的企业家,这样你的企业才可能做到百年不衰,这样的企业就是你不朽的丰碑。
最新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