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精英专访】来自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泉州市目前缺工约达6.3万人,而最缺的便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企业缺工,并不是新话题,泉州政府部门年年都采取各项举措,包括组织企业出省招工等,然而缺工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人物名片:张贻伦,生于1986年,就读于四川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9年毕业后前往英国,2011年回泉州创业。目前是晋江市陈埭申宝斯鞋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泉州黎明大学的在编教师。
在海归张贻伦看来,企业缺工,最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无序经营。他认为,应借鉴外国模式,从学校里培养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长远发展。
在昨天泉州市政府工作会议上,泉州市副市长林伯前也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可借用现代通讯手段,创新劳务交流、招工模式,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或许更能缓解企业缺工现象。
【海外视角】
改变经营模式 深度发展校企合作
粗放型的管理,只是掠夺劳动者的力量。人海战术的经营模式一直不改,会长期处于缺工的状态。
泉州企业很多,却一直存在缺工的现象。其实,企业的自身定位很重要,粗放型的管理,只是掠夺劳动者的力量。人海战术的经营模式一直不改,会长期处于缺工的状态。
我觉得,缺工的现象促使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学校为企业服务,企业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但目前合作效果不够好。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安排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在与电力公司合作的时候,可以增加对研究的投入,并以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让有兴趣的教师搞科研、做项目,以此达到双赢的效果。
企业的招考宣讲会效果不佳对缺工也有影响。大型企业不愿来泉州普通院校招聘,学生对于小企业的兴趣不大,双方的参与度不高,导致恶性循环。在英国,高校里会举行毕业作品展示,企业高管、人力总监等到现场直接衡量人才的能力,满意的直接下聘书。政府也设有专门的项目部门,学生可以将作品投入科学技术资源库,有需求的企业直接去找。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校企合作方式。
当然,如何留住优秀员工,对员工循环利用,使其价值不断提升,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般员工的管理知识不够,很多政策到基层就变成了一纸空文,落实不了。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很重要。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选择各司其职的人员工作模式,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极高,通常都会提前安排好来年的工作任务,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大大加强。
【政府视角】
泉州市政府副市长林伯前:创新招工形式 布设就业自助终端机
昨天上午,泉州市政府工作会上,泉州市副市长林伯前讲了一个故事:目前,贵州人有16万人在泉州打工,他此前去贵州考察,发现那边人力资源网站上的泉企用工需求信息中,只有3家企业,信息也是三四年前的,根本就没更新。
在他看来,这种静态的招工,并不能真正缓解泉州用工需求。他认为,应该要创新外出招工引工形式。逐步改变以往带企业进省外人力资源市场招工为开展用工环境推介,可以推动泉州市企业与劳务输出地乡镇、职业学校、就业中介结构合作对子,建立稳固的长效合作机制,才能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此外,还要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分三期完成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计划2013年选取50个充分就业社区,先行布设就业服务自助终端机。以市本级人力资源市场为平台,确定云南南坝、四川巴中人力资源市场为对接互联点,搭建远程视频见工系统,实现泉州市企业与外地劳务输出协作地的对接互联。
当天会上,林伯前部署,今年泉州要力争新引进外来劳动力5万人以上。全市举办100场以上劳务招聘会,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招工。(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