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品安全研讨会缘何取得成功
2011年的ACAFA国际产品安全研讨会又开始紧张地筹备。我司已经连续3年与会并见证了规模一次次的扩大。
为何“产品安全研讨会”会越来越备受关注了?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机构也在不断的举行各种关于“产品安全”的研讨会,仅仅是因为业务需要吗?
无论是已经逐步淡出大家视线 的2005年中国某玩具制造OEM厂老板自杀事件;还是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全球著名餐饮连锁公司的“毒杯”事件;又或是2009和2010两年欧美国家对中国制造之鞋类、服装类产品频频召回事件……“产品安全”已经悄然成为大家日渐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老外眼中:“中国制造”已经从物美价廉的优质品变成谈之色变的“危险品”;众多中国厂商在纷纷的投入巨资用于样品送检、购买环保生产原料、升级生产设备的同时,也在感慨 “中国制造”真的很受伤!
中国生产模式比较特殊:从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出口型代工企业依然坚持薄利多销的运营方式;而制鞋与制衣因行业的特殊,生产方式目前仍以手工密集型为主。2008年新劳动法的颁布、欧美金融危机、珠三角企业大量的往中国内地迁移、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这些无疑让珠三角的代工企业雪上加霜;在招不到员工的同时还需投入大量资本保证产品安全,中国的出口型代工企业的确很受伤。
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逐渐回暖,欧美市场需求也慢慢恢复,国内的出口型代工企业订单也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频频出现的产品安全召回事件,却给业内的各大企业敲响警钟。欧美国家产品安全法令法规更新速度之快速、制定标准之严格、违规处罚之严厉、涉及行业之广泛,无不令人乍舌;而且欧美国家海关及政府机构(如美国CPSC“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为了节省测试成本和测试时间,已经购进大批便携式的XRF测试仪器,在海关及众多商场现场做快速的测试,测试频率的增加必然让生产企业所冒风险剧增,所以国内举行大量的与欧美国家最新法令法规有关的研讨会也在情理之中。
仅仅是讲解欧美国家的最新法令法规并未起到关键作用。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习惯性的认为,只需要将生产出来的样品送到实验室检测,拿到报告后即可以出货。可应付式的实验室送检并不能够达到品质管控的初衷,加上国内生产原材料市场的鱼龙混杂,企业普通员工品质意识普遍不强,产品安全问题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生产某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仅仅依靠应付式的实验室送检并不能规避产品安全的所有风险。国内的企业确实需要一些有效、实际、实用的品质管控技巧,而专注于产品安全的ACAFA研讨会的作用就显得相当突出。
美中服装鞋业协会(AAFA)利用已经运营数年的会员资源举办国际产品安全研讨会的确是一个明智之举。其会员企业中不乏全球大名鼎鼎的超级名企,这些企业多为众矢之的,他们的产品肯定会受到欧美国家政府机构及一些律师事务所的严密“监控”。但据目前所知,这些行业巨头所遭受产品召回的新闻少之又少。摒弃众多表象原因,归根到底这些名企的代工厂商都“持家有方”,他们的品质管控方式及意识均属行内顶尖水平。品质管控的关键为:法令法规熟悉、供应商管理、受限物质清单、原材料管理、生产及检测设备使用技巧、生产人员管理等,名企在这些方面所下的苦功非一般人可想象。美中服装鞋业协会(AAFA)在其举办的国际产品安全研讨会上力邀众名企会员从不同角度讲述品质管控之经验及技巧,影响力自然非凡,令参会众多企业的管理层受益匪浅,而且现场众多的测试机构、最新测试仪器供应商又为参会企业提供更多产品安全方面的最新信息。
更值得关注的是,每次研讨会的现场,美中服装鞋业协会(AAFA)总会邀请美国CPSC组织的政府官员到现场给各位参会者详细讲解最新的法令法规要求及标准,原汁原味的“美国大餐”让各位与会者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资料,及时对自己产品的品质管控做出相应调整,最大程度的降低出口的风险。
作为AAFA国际产品安全研讨会的与会厂家,我们期待本次研讨会的新内容和新技术亮点,并预祝研讨会再次成功;同时,作为AAFA的伙伴,我们也真诚的邀请广大企业光临2011年AAFA国际产品安全研讨。
-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了
- 下一篇:体系产品认证